近年来,围绕特殊困难老年人,包括独居、空巢、高龄失能、尤其疫情时期暂无人照料的老人,开展了系列帮扶关爱工作,聚焦突出需求,为老年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办理情况介绍
一是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每年组织街道、社区重点核查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受疫情或者特殊情况影响暂时没有赡养人、托养人履行赡养、托养义务的老年人,统一建档,每月还会对人员信息进行更新异动。
二是建立关爱服务小组。各街道建立以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养老服务企业等为组成人员的关爱帮扶小组。明确各社区督办书记和关爱联系人信息,逐人明确结对关爱帮扶主体,保证每位特困老人都有专人负责,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爱联系。
三是丰富关爱服务形式。关爱联系人每周至少上门探访1次,每日通过各种形式掌握老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提供不限于“三帮四查一问候”的服务(“三帮”即帮助送饭、帮助代买药品、帮助代购生活用品;“四查”即查看吃、穿、住、病;“一问候”即电话关爱)。区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关爱服务热线,接听老年人的诉求,链接街道服务资源,抽查探访关爱工作,改进服务质量。每周五形成关爱台账周报,报送区民政局,形成了工作留痕的好习惯。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组织工作座谈会。今年,关于困难人员的常态化探访关爱工作也被正式纳入了我区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为此,4月初,我局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科室(基层政权科、社会事务科、低保中心、慈善服务中心)召开了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座谈会,听取各科室建议,研讨如何创新和细化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等相关工作。
二是召开工作推进会。5月18日,由区委组织部召集了关于共同缔造机制创新的工作推进会,我局也进行了工作汇报,听取了各部门的建议,目前,正在制定修缮《关于武昌区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从工作目标、关爱对象范围、探访关爱内容、关爱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解读,后附4个附件,进一步落细探访关爱服务机制要点。
三是确定方案内容。1、关爱对象。从全区的顶层设计出发,将全区的重点困难对象应纳入尽纳入,包括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60岁以上(含)独居、空巢、失能、留守老人尤其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老年人;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单亲困难母亲、春蕾女童;困难残疾人、支农返汉人员、计生特扶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其他困难人员,拟建立完善的基础信息分类框架。2、探访关爱内容。困难人员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以“12534”工作方式(一看、二问、五查、三代、四帮)为服务脉络,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干预、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关爱需求。3、关爱服务流程。主要从建立个人档案、确立结对关系、丰富服务方式、建立工作台账、完善长效监管形成探访关爱全流程闭环。关爱联系人按照定期问候、每月不低于1次入户探访的服务要求,提供不限于线上线下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难、助急、助学、助就业等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主动发现困难需求,为困难对象链接社会资源,提供适用于困难对象的帮扶政策。4、工作职责。从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区教育局、区民政、区人资局、区卫健、区退役军人、区国资、各街道等十二个部门或单位的角度,罗列出了工作职责和可以提供的帮扶政策。5、工作要求。从强化党建引领、强化资源整合、强化宣传力度三个“强化”对困难人员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工作进行了强调和要求。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困难人员包括独居老人的常态化探访关爱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是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发动的力量有很多,更需要机制和体制的规范。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动员的力量还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参与,发动更多群众诸如单位干部、邻里居民、快递员、外卖小哥等多元力量参与探访关爱帮扶工作,充实帮扶小组的人员力量。待全区实施方案出台后,将在14条街道142个社区开展培训宣传系列活动,优化探访关爱服务流程,扩充关爱服务力量,扎扎实实把关爱服务工作做好、做细,切实提高独居老人在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