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名  称: 对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机构: 武昌区民政局
文  号: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0-894503
公开日期: 2020年10月21日 公开方式: 有效
主题分类: 社会福利;民政、扶贫、救灾

对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0号建议的答复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老龄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大、更多挑战,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加凸显,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公安局提供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武昌区的141个社区中,60岁以上有27.0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5.5%,65岁以上人口21.1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9.9%,百岁以上老人107人。年来,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模式,推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针对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大力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努力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突出需求导向,开展社区老年食堂调查

(一)开展老年人对社区老年食堂需求调查。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开展全区老年人就餐需求的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对5227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585名老人愿意建老年食堂,占调研人数的49.45%;有2600名老人不愿意建老年食堂,占调研人数的49.74%,有42名老人对建设老年食堂持无所谓态度,占调研人数0.81%。

(二)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点位调查。通过摸底调查,我区可为老年人提供就餐的食堂有四种类型:一是以道能义工为标志的大型老年食堂;二是依托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提供“一个中心厨房+N个配餐点”就餐服务的小型食堂;三是依托辖区大单位内部食堂为周边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的食堂;四是全区各养老机构都有专门的老年食堂。据统计,全区已运营的社区老年食堂29个点位,高峰期可为2千余名左右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另外我区27家养老机构开设的老年食堂,均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预计可以再为500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五是协调社区、街道、评估机构和上级业务部门,全面开展老人能力评估,已录入评估人员信息1396条,完成全部评估环节人数657人,每月可享受服务补贴21.35万元。区政府每年投入70万,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劵通”,送“三助一护”(助医、助餐、助洁、远程照护)服务上门。每月增加100-800元补贴,继续享受原“居家1小时”护理服务。持续推动“助餐”补贴专项行动,按“早餐补1元,中、晚餐各补2元”的标准普惠全区老人,每天高峰期可为2000多名老人提供就餐。

(三)完善社区老年食堂布局,创建特色助餐服务品

全区大型社区老年食堂七家(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道能幸福食堂、国棉社区阳光福利院老年食堂、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瑞福安老年食堂、都府堤社区“红色奶奶幸福食堂”、徐家棚街长轮社区“幸福厨房”和首义路街千家街社区千家医康食堂、江零社区幸福美好食堂),利用辖区单位食堂为老人供餐的有二家(首义街719社区719所单位食堂、水果湖武重社区小区物业公司食堂),每天为1500名左右“高龄、空巢”提供就餐或部分开展送餐服务。另有5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利用中心内已经建成的厨房场地,设置有配餐间(爱心厨房、烘培室),每天能为1000名左右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活动的老人提供热饭、热菜帮助和糕点制作烘培手艺培训。同时,鼓励全区27家民办养老机构为周边有需求的高龄、空巢,孤寡老人提供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包含送餐服务)。

二、加大投入,加快社区老年食堂建设

(一)立足实际,明确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向。老年人对开办社区老年食堂的需求和社区老年食堂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我区社区老年食堂主要依托于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提供的就餐功能。这样的布局一方面便于社区两委会加强对老年食堂的管理,防止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助餐设施闲置;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距离很近,有的就在同一个地址,便于老人了解社区老年食堂的情况,方便老人到社区参加活动后直接就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功能。2017年,政府投入1100万元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截止目前,全区建有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16个,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今年,政府还将投入480万元用于1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对具备老年食堂功能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按照每个30万元建设经费、10万元运营经费予以补贴。到2020年底,全区141个社区将有29家互联网+网点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分别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

三、整合资源,促进社区老年食堂良性发展

(一)引入社会力量,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功能。每年设置专项资金补贴给街道社区,用于建设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开办老年食堂,并安排公益性岗位协助开展为老服务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入了木兰花家政、千家医康、众成颐家、合众鼎诚、温馨家园、湖北侨亚、炎黄家政、华颐小棉袄、户部巷瑞福安、道能义工、美好集团等十多家民间养老服务组织,负责运营杨园电力新村社区、水果湖北环路社区、徐家棚街三角路社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首义路街千家街社区、江零社区等58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除就餐以外的家政、保洁、健康保健、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

(二)倡导志愿服务,助力社区老年食堂发展。推动街道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地质大学等3所高校签订协议,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配餐服务。培育引进志愿服务专业社会组织,比如江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运营方美好集团,将“政府+公益+保险”的创新思路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辖区5条街道推行“时间银行”模式,发展社区志愿者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互助服务。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道能幸福食堂,为辖区老人提供一日十元三餐服务,今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还免费为辖区老年人送馒头早餐,社会反响良好。

老年人就餐是摆在老人和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老人吃饭难题解决好了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也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下一步,我区在加快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将根据老年人需要,在老人就餐需求集中,而且有房产资源的街道、社区开展社区老年食堂建设,以解决社区内及周边老年人就餐问题。同时,加强对老年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和制度化建设,把好老年食堂食品安全关,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基本权益。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