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武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省会之区的区位优势,发达的路网人脉,丰富的科教和旅游资源,发达的金融中心,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等自然、物质、文化基础。“十一五”期间武昌区加大了“一城(武昌古城)”、“两带(蛇山—洪山—珞珈山风景带、武昌沿江风景带)”和“四个历史街区(首义文化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督府堤近、现代革命风貌区、长春观—宝通禅寺宗教文化区)”的建设。城市生态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从“十一五”中期评估及2009年环境质量数据显示,武昌区环境生态质量然存在差距。湖泊水质超标、空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噪声扰民、城市生活污水处、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滞后。
“十二五”期间是武汉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时期,也是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武汉市已经申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于武昌区环境保护工作,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认真总结“十一五”环保经验,理清编制武昌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有利于指导“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控制污染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特大城市区一级的环境规划,武昌区还是第一次,也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所能参照的是市一级的城市环境规划,或是县一级的小城镇环境规划,两种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都不能完全适应武昌区环境规划实际需求。本文试图根据一般规划编制原则,结合武昌区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武昌区情的规划编制思路,对同类型规划编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武汉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最重要的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市环境空间,推进低碳经济,促进武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span<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