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 2025-03-12 08:54
  •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对象是什么?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内容有哪些?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主要有:①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②通过饮食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③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等。④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如:黑热病、疟疾等。

四、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有几类?共有多少种?

目前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类,共41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8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猴痘。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五、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六、家中发现可疑传染病或者有确诊传染病人时怎么办?

如果怀疑家中有人患了传染病,应做到:

马上到附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配合医务人员对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治疗,必要时隔离治疗。

配合医务人员对家中被污染的环境、排泄物、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接受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调查。

在没有治愈前,不能从事容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服务是怎样实施呢?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八、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处理?

(一)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是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

(二)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三)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四)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五)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六)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九、保护家人不得或少得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

一是控制传染源:①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医院治疗,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②对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③患者离开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预防措施。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①呼吸道传染病,应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空气,不随地吐痰和个人防护戴口罩等。②消化道传染病,要对患者的餐具等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要用漂白粉或来苏尔消毒。③经皮肤传播的传染病,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等物品。

三是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①对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预防接种。②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抵抗力。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