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i政务问答

2018年武昌区环境状况公报

  • 2019-08-20 16:26
  • 来源: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概况

    武昌紫阳环境空气国测点六项国家大气检测项目资料显示: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8.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评价结果为达标。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7.1%,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30倍,二氧化氮年评价结果为不达标。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1.0%,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04倍,可吸入颗粒物年评价结果为不达标。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均为47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1%,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0.34倍,细颗粒物年评价结果为不达标。

    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均为1.1毫克/立方米,与2017年持平。

    臭氧年平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上升16.3%。

    2018年武昌地区国测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统计见表1

表1    2018年武昌地区国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年份

监测点位

SO2年均浓度

NO2年均浓度

PM10年均浓度

PM2.5年均浓度

CO年均浓度

O3-8h年均浓度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mg/m3

μg/m3

2018

武昌紫阳

11

52

73

47

1.1

93

2017

武昌紫阳

12

56

82

49

1.1

80

与上年比较

-1

-4

-9

-2

0.0

+13

变化率

-8.3

-7.1

-11.0

-4.1

0.0

+16.3

2018年城区

9

47

73

49

1.0

96

标准值

60

40

70

35

-

-

    备注:表中所列标准值,SO2 、NO2 、PM10 、PM2.5为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中年均值限值。

    (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状况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8年,我区空气质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优良天数为247天,较2017年下降了7天,优良率为70.4%。优良率下降0.5%。紫阳监测点空气质量与全市城区其他测点及总体状况比较统计见表2。

表2    2018年武汉市国测点的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及优良率统计表

序号

监测点位

有效天数(天)

优良天数(天)

优良率

2017

2018

2017

2018

同期增减

2017(%)

2018(%)

同期增减(%)

1

东湖梨园

351

336

267

243

-24

76.1

72.3

-3.8

2

汉口江滩

358

352

246

253

7

68.7

71.9

+3.2

3

武昌紫阳

358

351

254

247

-7

70.9

70.4

-0.5

4

汉阳月湖

354

340

250

239

-11

70.6

70.3

-0.3

5

沌口新区

356

345

219

240

21

61.5

69.6

+8.1

6

民族大道

359

335

210

224

14

58.5

66.9

+8.4

7

汉口花桥

360

351

253

230

-23

70.3

65.5

-4.8

8

青山钢花

353

351

216

228

12

61.2

65.0

+3.8

9

吴家山

353

347

250

212

-38

70.8

61.1

-9.7

10

城区

362

355

255

249

-6

70.4

70.1

-0.3

    在9个国测点中,按空气质量优良率从高到低排序,武昌紫阳排位第3,同比下降1位。

    (三)综合指数状况

    2018年武昌紫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9,较2017年下降0.26。六个监测项目单项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武昌紫阳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与全市城区其他测点及总体状况比较统计见表3。

表3   2018年武昌紫阳监测点位综合指数统计结果

年份

监测点位

SO2

NO2

PM10

PM2.5

CO

O38h

综合指数

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

2018

武昌紫阳

0.18

1.30

1.04

1.34

0.45

0.98

5.29

2017

武昌紫阳

0.20

1.40

1.21

1.4

0.42

0.92

5.55

2018

城区

0.15

1.18

1.04

1.40

0.40

1.02

5.19

    (四)降尘。

    2018年武昌区均值为8.34吨/平方公里·月,比2017年同期下降0.30吨 /平方公里·月。2018年各监测点位降尘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

表4    2018各监测点位降尘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吨/平方公里·月

序号

监测点位

2018

年均值

2017

年均值

同比变化

1

武昌火车客运站

8.74

9.11

-0.37

2

司门口

7.33

7.56

-0.23

3

武昌平均

8.04

8.34

-0.30

4

中心城区

7.49

7.87

-0.38

    (五)降水。

    2018年武昌区降水量1059.9mm,,降水pH年均值为5.73,较2017年上升0.12;酸雨pH年均值为5.23,比2017年上升0.24;酸雨样品检出频率为35.0%,比2017年上升13.2个百分点;酸雨雨量检出率为21.7%,比2017年上升3.5个百分点。降水监测结果统计见表6。

    表52018年各监测点位降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点位

行政管

辖区域

年降水量(mm)

降水pH年均值

酸雨pH年均值

酸雨检出率(%

2018

2017

2018

2017

样品检出率

雨量检出率

2018

2017

2018

2017

螃蟹甲

武昌区

1059.9

5.73

5.61

5.23

4.99

35.0

21.8

21.7

18.2

中心城区

1015.6

6.22

6.11

5.32

5.10

5.3

4.2

4.7

3.4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1、河流

    按照武汉市网络监测计划,武昌区环境监测站2018年对巡司河进行了监测,其水质监测结果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域标准评价,水质监测情况见表6:

表6    2018年武昌区河流水质统计表

序号

河流

名称

功能

类别

水质现状

与2017年相比水质

变化

达标

情况

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

1

巡司河

劣Ⅴ

稳定

不达标

氨氮(8.38)、总磷(3.18)、化学需氧量(0.33)

    2018年超标项目主要为总氮、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水质状况劣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标准。

    2、湖泊

    武昌区环境监测站2018年对外沙湖、内沙湖、四美塘、紫阳湖、晒湖、都司湖进行了监测,水果湖由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监测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四美塘、内沙湖水质评价为III类,水果湖水质评价为IV类,紫阳湖、都司湖水质评价为V类;外沙湖水质评价为劣V类。

表7    2018年武昌区湖泊水质统计表

序号

湖泊

名称

所在

辖区

功能

类别

水质现状

与2017年相比水质

变化

营养

状态

达标

情况

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

1

内沙湖

武昌区

III

变差

中营养

达标

2

晒湖

-

-

-

-

-

3

四美塘

III

变差

中营养

达标

4

外沙湖

劣Ⅴ

稳定

中度富营养

不达标

总磷(1.22)

5

紫阳湖

稳定

中营养

不达标

总磷(0.34)

6

水果湖

稳定

轻度富营养

/

/

7

都司湖

/

V

稳定

中度富营养

/

总磷(0.40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武昌区沿江有平湖门和余家头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9个基本项目、33项有机物特定项目的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分析109项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质达标率为100%。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统计见表8。

表8    2018年武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统计表

水源地名称

年均值水质类别

达标率(%

长江余家头水厂

100

长江平湖门水厂

100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武昌区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相关规定,对监测结果评价如下。

    (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对我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开展了24小时连续监测,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达标情况见表9

表9    2018年武昌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达标情况一览表

年份

测点名称

功能区

类别

行政管辖

区域

昼间等效声级dB(A)

达标

分析

夜间等效声级dB(A)

达标

分析

昼夜等效声级dB(A)

2018

武昌火车站

4类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武昌区

69.1

达标

67.4

超标12.4dB(A)

73.1

表10   2018年与2017年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比较

功能区类别

时段

2017年等效声级

dB(A)

2018年等效声级

dB(A)

同比变化

4类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昼间

72.0

69.1

-2.9

夜间

69.3

67.4

-1.9

    (二)道路交通噪声状况

    2018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L(A)eqdB平均值为71.3dB(A),昼间平均车流量为960辆/20分钟;昼间等效声级最大值为75.5dB(A),出现在186号路段测点中山路(紫阳路至解放桥)段;昼间最大车流量为3596辆/20分钟,出现在158号路段测点徐东大街(省电力局至梨园广场)段;昼间等效声级最小值为62.3dB(A),出现在143号路段测点紫阳路(临江大道至解放路)段;昼间最小车流量17辆/20分钟,出现在147号路段测点彭刘杨路(解放路至临江大道)段。与2017年相比,等效声级上升0.8dB(A)。

    本次交通噪声夜间等效声级L(A)eqdB平均值为68.0dB(A),夜间平均车流量为453辆/20分钟;夜间等效声级最大值为79.0dB(A),出现在428号路段测点白沙洲大道(江国路至八坦路)段;夜间最大车流量为2183辆/20分钟,出现在186号路段测点中山路(紫阳路至解放桥)段;夜间等效声级最小值为55.1dB(A),出现在147号路段测点彭刘杨路(解放路至临江大道)段;夜间 最小车流量7辆/20分钟,出现在147号路段测点彭刘杨路(解放路至临江大道)段。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4a类标准昼间限值为70L(A)eqdB,4a类标准夜间限值为55L(A)eqdB,本次监测,我区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夜间监测值均已超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4a类标准限值。

    (三)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武昌区站于2018年9月25日至10月22日对辖区57个网格点进行了昼间、夜间环境噪声监测。本年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如下:

    昼间监测均值为56.0dB(A),较2017年下降了0.5 dB(A)。主要声源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及工业噪声,测点占比分别为:生活噪声86.0% ,交通噪声7.0% ,施工噪声5.3% ,工业噪声1.7% 。其监测均值分别为:生活噪声昼间54.8 dB(A),交通噪声昼间64.7 dB(A),施工噪声昼间61.2 dB(A),工业噪声昼间61.4 dB(A)。

    夜间监测均值为48.8dB(A),主要声源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测点占比分别为:生活噪声91.2% ,交通噪声7.0% ,施工噪声1.8%,其监测均值分别为:生活噪声夜间47.3 dB(A),交通噪声夜间66.1 dB(A),施工噪声夜57.0 dB(A)。 

    四、土壤污染管控

    一是按照市环保局年度统一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余家头、平湖门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实施调查。进行重点目标排查,对沿江相关地块开展土壤监测调查,完成调查地块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合格。

    二是完成了滨湖机械厂一分厂土壤修复工程,按验收流程准备了相关修复、监测、验收资料,我局按市环保局要求组织了专家评审会,2018年5月7日通过了专家验收。

    三是按市局统一部署要求落实《市环保局关于告知关停企业原址用地污染筛查结果的函》(武环函【2018】35号】)精神要求,对我区五家已关停企业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及风险评估并分别签订《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推动各单位按工作计划安排完成污染地块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四是按要求编制了《武昌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30)》。

                                    武汉市武昌区环境监测站

                                         2019年8月20日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