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19年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发布机构: 武昌区发改局
文  号: 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17)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0-877154
公开日期: 2020年06月18日 公开方式: 有效

2019年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019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红色引擎+五线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守初心、担使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优环境等重点工作,较好完成了2019年计划报告的各项目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下图)

2019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9年预期目标

(增速)

2019年完成情况(预计)

绝对值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

7.8%

1450亿元

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

140.7亿元

0%(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

283亿元

16%

实施重大项目

190

198


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220亿元

24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完成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完成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排放降低率

市级未下达目标



一、聚焦创新投资双轮驱动,打造经济腾飞引擎

致力创新创智驱动。推动已建成的32家孵化载体提质发展,引导园区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孵化载体的孵化率、落地率和成果转化率。V+合伙人大厦,车联网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中科武大智谷”核心区“小洪山科学城”东区地块完成挂牌出让。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0名,其中院士3名、国家级人才3名。推荐71人申报“武汉黄鹤英才”,其中战略科技人才2人,产业领军人才25人(创新18人,创业7人), 优秀青年人才44人。推进“人体肺部气体成像”等项目产业化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新设立1支子基金,2支存量子基金投资为你读诗(武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蚂蚁众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稳步发展重点产业。开展“1+8”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形成“1+8”产业发展体系,并梳理完善各产业支持政策。建成湖北饭店、百胜中南首府等8栋高品质商务楼宇,新增亿元楼宇4栋,亿元楼宇总量达到27栋。协助铁四院、湖北省能源集团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武汉市总部企业。预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07.2亿元,引进首次进入武汉市的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民企500强企业3家、服务业500强企业4家。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湖北基地入驻华中金融城资本中心,湖北省纾困基金等百亿级规模基金及三峡招银新能源基金等特色产业基金落地武昌,形成基金产业物理空间聚集效应。落实《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昙华林核心区一期对外开放, 完成户部巷汉味风情街综合提升任务,“一部手机游武昌”上线运行。武汉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汉洛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落户武昌。中南商圈、滨江商业带消费新体验不断升级,帝斯曼购物中心、绿地缤纷城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持续推进项目兴区。实施项目提速计划,全面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区领导联系项目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抓到底”的原则,责任区领导每月深入现场开展调研帮办工作,为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增强企业开发信心。强化区投委会专题研究、每周调度工作机制,全年组织召开区投委会43次,研究议题131个,督办议定事项120件,围绕项目策划、房屋征收、土地储备出让等重点工作,全链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区198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南华船厂南、融创中心K3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二、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塑造武昌靓丽名片

功能区建设后劲十足。滨江商务区武昌热电厂宿舍区地块和滨江核心区长江中心项目等2宗地块完成出让,嘉顺国际大厦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古城《得胜桥片修建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不断深化,紫阳村、西城壕等片区启动征收,完成昙华林核心区7处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华中金融城天风大厦、省金控中心等在建项目施工进展顺利,省联发投、省高投和省长投等省级投资平台相继落户中北路,武昌中北路金融主轴已初步形成。电车二公司南已核发征收决定,小湖口村正在制定补偿方案,省六建扩大等3个项目已取得规划条件及供地批复。白沙洲、杨园地区规划与土地储备同步推进,全面启动明伦街片、国棉二厂宿舍片等项目征收工作。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秦臻路等11条道路建设。建成红岭小区机械停车库等60个停车场,2.7万个停车泊位,晒湖集中式充电站等15个集中充电站,1.3万个充电桩。完成沙湖周边汇水区2平方公里改造,在部分老旧小区采取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增设透水铺装的步道、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加快市级重点工程房屋征收工作,完成丁字桥南路、中华路城市阳台、8号线二期等项目31.5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推进武九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房屋征收13.8万平方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东湖路、八一路等25条道路提升工程,围绕线路边、场站边及亮点片区完成1414栋房屋立面整治,完成楼宇、桥梁、景观带亮化884栋(处)。加快“三旧改造”,完成房屋征收总面积115万平方米,风光村拆迁过70%,实现土地挂牌15宗、739亩。

三、营造良好人文自然环境,建设宜居型城区

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持续开展“周末清洁家园迎军运”活动,广泛开展迎军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武昌区第二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及路演展示,我区3个项目获全市前十名。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5.2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维修改造16.8万平方米,道路井盖修复更换4000多个。新改建绿地31万平方米,提升道路绿化18条,上花60万盆,完成花镜、园林扎景6处。全铺开“精致环卫”,引入北京环卫集团公司,对水果湖核心区域进行清扫保洁,从根本上使作业层与管理层分离,促进管理效率提升。深化“厕所革命”,新改扩建公厕75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扩大覆盖面。探索“紫阳湖+”生态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现代滨湖生态区,开展张之洞陈列馆等主体建筑新建和改造工作。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居中心城区前列。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夹套河(武昌段)、巡司河(武昌段)等七处水体各项指标均达标。全面启动全区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区级河湖长巡查河湖共70人次,认真开展“清四乱”,“四乱”问题已100%销号。高效推进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工作,完成30个整改规范类岸线利用项目和9个拆除取缔类项目。

四、致力协同共治,保障社会长治久安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建立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工作体系和平台,线上线下全面回应和解决群众、基层、企业反应的各类问题。建立区级党建联席会制度,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实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项目,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做“城市社区学习中心”实验点,“学习+体验的公民素养课程”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规范化建设小区业委会,组建业委会8个、换届业委会22个,建立“三方联动”信息智库及业委会工作咨询平台。开展以“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为主题的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发动引导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三微”,开展众创规划培训2期,筛选优秀社区规划方案12个。部署创建55个幸福驿站工作,邀请专家对创建社区开展幸福驿站专题培训5期。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设诉调对接、公调对接和访调对接平台,发挥律师调解专业优势,减轻群众诉累,提高司法效能。深入开展“清源”行动,辖区网贷机构数量、借贷余额、贷款人数全面压降。开展打击“非法校园贷”专项整治行动,筑起防范违规放贷机构进入校园的“防火墙”。开展保健市场“百日行动”、“打骗治乱”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拘涉黑涉恶人员185名,打掉团伙25个,破案65起。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大安全隐患检查和整改力度。坚持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制定年度食品抽检计划,重点抽查米面油等群众生活必需品。

五、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发展,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

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全区新增公办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2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加强学区内跨学段优质资源共享为路径推进八大优质教育学区建设。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选课走班制实施、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等研究,“一校一策”稳妥推进新高考,2019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南湖一小、南湖二小改扩建,顺利推进实验中学改扩建、复地东湖国际学校配建工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确定市七医院总体发展建设方向,明确337南地块建设高品质专科医院。组建省中医院徐家棚分院,完成区中医院(中华路街社卫中心)规划设计。组建4个紧密型、10个技术型医联体,探索医联体内延伸处方、三级医院专家号预留等措施,缓解居民社区看病用药难题。选送医生护士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为困难老人免费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完成率100%,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任务完成率100%。推广文化体育活动。以“颂祖国庆华诞”、“迎军运武昌文体旅游在行动”为主题,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310场、经典影片赏析35场。高标准组织军运保障,对比赛场馆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拉网式排查70余次,组织比赛场馆专业技能培训19次,开展消防安全等应急演练6次。组织武昌区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180场次。武泰闸全民健身中心接待各类健身活动人群17万余人次。

六、回应群众重点关切,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落实民生保障责任。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点位20个,新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25个,区社会福利院供养“三无”对象73名,为民政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减免医疗和生活费用近60万元。全区享受低保家庭4433户,5865人,发放低保金4614万元、各项补贴52万元 ,发放低保家庭物价补贴27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255万元,发放慈善超市救助卡49万元。完成141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为老旧社区加装电梯59部。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6729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基本建成3913套。抓好人才就业创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扶持创业4500余人,组织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300余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6%以下,控制在市级目标3.2%以内,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到位155笔共3055万元。新建大学生实训基地20家。做好“区级名师工作室”培育服务,举办各类名师活动17场,参与国际交流活动1场。

七、对标先进补短板,创建最优营商环境

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巡察、问题督办问责机制,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检查政府办事窗口服务质量,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不力、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督办整改问责。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四办改革,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占比分别达到65%、92%、86%、95%,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全流程审批事项数优化到17个,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加快全区“一张网”建设工作,审核发布区、街道、社区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5458项。在全市率先建成区、街、社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16个,部署42台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终端。优化投资贸易环境。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9项。搭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授信3.4亿元。落实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在信用平台公示网络诈骗、网贷、拖欠工资等失信主体信息,让失信者无处可遁。完成僵尸企业清理工作,注销33户区属僵尸企业,托管1家单位,恢复2家单位正常经营。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务运转效率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规定的时间节点压茬推进机构改革,高效完成方案制定、班子配备、机构挂牌等各项改革任务,提高机构职能体系运行效率。实施征收体制改革,构建征收部门统筹协调、街道具体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参与的工作管理机制,建立街道征收工作考评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民呼我应”体制机制,建成“民呼我应”指挥调度信息平台,整合市长热线、城市留言板等报事渠道,实现上接下派、外联内通,构建“收集、研判、呼叫、处置、督办、评价”网上工作闭环。推进“智慧武昌”建设,建立健全全区数据整合共享机制,实现市区平台对接,汇聚人口、法人、经济等领域的6000余万条真实数据,有力支撑政务服务“一张网”以及“民呼我应”、“一标三实”等重点工作。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完善创新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做实线下创新发展和人才服务基地,做优“创新武昌”线上服务平台。组建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破解企业和人才在政策咨询、申报、兑现等环节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整合组建武昌国资控股集团公司,推进国资板块做大做强。开展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区市政工程总公司公司制改制,推进区房地产公司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