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武昌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文  号: 2021(004) 索 引 号: 737546075/2021-44475
公开日期: 2021年06月01日 公开方式: 有效

武昌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年是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夺取防汛排涝攻坚战全面胜利,奋力打好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持了武昌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2020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20年预期目标

(增速)

2020年完成情况

绝对值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

7.5%

1492.93亿元

-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不低于上年预算执行数

109.5亿元

-22.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

272.71亿元

-5.8%

实施重大项目

190

201


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260亿元

27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说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预计无法完成预期目标。

一、坚持人民至上,拼命守护城区居民安全

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时指挥体系,改造扩容8家定点医院、4家民营医院、10家社卫中心,率先建成武昌方舱医院,设置各类隔离点96个,累计救治病人1.06万余人次、隔离人员1.5万余人次、排查发热人员3.78万余人次。组织2万余名省市区下沉干部、志愿者对全区768个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实施全民核酸筛查109万人次。3月24日实现新增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清零,5月30日实现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清零。后续坚持做好常态化防控和防反弹工作,强化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物品和重点行业的监测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区级应急救治床位达700张,核酸日检测能力达1万人次。夺取防汛排涝胜利。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一线指挥调度,强化战备值守,充足备齐物资,认真开展巡堤除险,封堵闸口33座,在长江干堤搭设哨棚21个,组织3万余人坚守大堤,16.7公里长江防线未出现重大险情。加强雨情水情研判,提前落实好应急准备,对21个易渍水点实施“一点一策”,全区未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情况。

二、强化创新引领,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创新主体竞相发展。启动与华为(武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引进思迅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大力发展院士经济,首批对接7名院士、专家,梳理意向项目6个。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入选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科创板种子”企业9家,数量为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创新载体提质提效。改革创孵载体考核体制机制,强化孵化成功率、落地率导向,武汉杨园教育科技创业园等4家基地获批2020年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数量为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全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6场,签约项目26个,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考核中排名前列。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健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区级领导带队走访慰问25名高端人才。积极推动人才项目申报,推荐3人参评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参评享受市政府津贴,4家企业申报第四批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深化学子留汉工程,吸引大学生留武昌2.2万余人。

三、做强产业基础,夯实转型升级发展基石

总部经济不断提能。推进市、区两级总部经济政策落地实施,积极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工作,推荐6家企业申报市级总部企业。坚持招大引强,长江沿岸铁路集团、中交集团智慧研究院BIM中心成功落户,引进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86.8亿元。楼宇经济升级发展。深化楼宇企业“绿色通道”、“一站式”政务服务,推动建立商务楼宇星级评定制度,建设楼宇经济信息管理平台, 全力提升楼宇企业服务水平,预计打造2栋“5亿元”楼宇。重点产业持续壮大。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等6家优质金融机构落户,基金累计总规模达700亿元,金融业态和服务不断创新,华中金融城获评“湖北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铁四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工程设计龙头企业逆势发展,营业收入规模保持较快增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中影、后像设计、泛亚文旅等一批优质文旅企业成功落地,借助“惠游湖北”活动推动文旅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国庆期间黄鹤楼公园排名国内景区热度第一。举办六月“欢购节”等系列活动,引进品牌首店50家,武商梦时代广场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76亿元。

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项目兴区。按照“三个一批”,大力推动201个区级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一批,绿地国际金融城、梦时代广场、铁投碳汇大厦等61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预计完成投资197.1亿元。新开工一批,武汉长江中心、长投生态中心等23个项目已实现开工,总投资924.4亿元。策划储备一批,加快筹备小洪山科学城产业园等66个前期项目和38个策划项目,力争尽快开工。纵深推进功能区建设。加快“三旧”改造,完成房屋征收总面积107.29万平方米,实现土地挂牌11宗、455亩。华中金融城省六建宿舍区等地块完成出让,平安幸福中心、融创中心K6项目开工,湖北金控大厦、襄阳大厦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天风大厦竣工交付。滨江商务区核心区D2、337北地块完成出让,武汉长江中心建设顺利推进,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成功落户。武昌古城加快农讲所片、斗级营片土地储备,启动得胜桥千年古轴片、保安街二期片征收,基本完成昙华林核心区整治修缮,高标准推进《关于持续推进武昌古城建设,构建“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的建议》政协一号建议案办理。杨园“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全面启动铁四院片征收工作。白沙洲片正在进一步深化规划设计,同步推进武船二分厂等地块征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关于加强推进微循环路建设,构建更加畅通路网体系的建议》政协二号建议案办理,建成武车一路、尚隆路等13条微循环道路,启动沙湖大桥匝道、杨园北街等20余条道路建设,启动滨undefined区地下空间环路(二期)项目建设。完成22000个停车泊、4950个充电桩、3.7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预计年底全面完成月亮湾城市阳台、和平大道南延工程等项目征收任务。完成3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二次供水整体改造120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部。

五、深化政务改革,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品质。持续深化“四办”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和“就近办”,商事登记、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办理时间大幅压缩。坚持服务利企便民,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开展“主动提醒办”、微信指导、延时加班再延时等服务,全年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17万余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认真落实复工复产惠企政策,已累计减免企业税费48.30亿元,区属国有经营性房屋减免租金4322万元,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批纾困融资73.20亿元,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实行电费补贴836万元形成常态优化机制。刀刃向内查摆问题,圆满完成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不断优化工作举措,高标准完成人大一号议案《关于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的议案》办理。质量强区引领优势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2020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六、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家园

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推进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完成销号备案15项。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绿色发展工作,全面实施长江禁捕。全区水质保持稳定向好,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三清”行动,对全区700处混错接点开展雨污分流和混错接改造。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4.7%。着力建设绿色武昌。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湿地城市,植树16.5万株,建设花田花海0.05平方公里,新改建绿地0.22平方公里,建设“三小绿地”8个。紫阳湖“大湖”建设基本完成。启动白沙洲大道、沙湖环湖路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15个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截至11月,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白沙洲生活家具临时放置点工程、新生路转运站改造工程等项目。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率,打造水果湖街精致环卫示范片区。美化市容立面,维修道路、桥梁和灯具,开展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路名牌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广告250块,确保景观照明设施正常运行达98%以上。

七、扩容公共资源,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千方百计稳岗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6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1.41亿元,安排大学生实习实训1.43万余人,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市七医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积玉桥街、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妇女生殖健康、儿童保健惠民服务项目,珞珈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全市医养融合试点。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优化教育布局规划。以落实区人大二号议案《关于推进武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武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议案》办理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所、学位1470个。实验中学东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复地东湖国际配建小学实现竣工。持续推进新高考改革,中高考成绩保持全省领先。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新建8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和1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达到50张,在全市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工作。社保扩面新增2.6万人次。发放低保金0.44亿元,各类救助金1.02亿元。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3622套,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656套、大学毕业生保障房4.8万平方米。对口帮扶的23个贫困村及其423户贫困户1367名贫困对象全部稳定脱贫。基本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创新开展大成武昌“艺”心战“疫”系列网上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推进全民健身,更换更新社区全民健身器材859件,开展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80余场次,建成社区足球场27个。

八、加强系统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落实“三个全覆盖”。创新“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健全跨行业、跨部门问题协调解决路径。抓好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完成4个新建、5个续建“三微”改造项目。构建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报酬体系,推动形成队伍稳定、素质优良的社区治理和基层建设专业力量。“双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七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深化平安武昌建设。创新推广“公安+司法+律师”调解模式,成功调解矛盾8164件,调解成功率100%。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挂牌整治隐患19处,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清结案件、线索12起,抓获逃犯2名,冻结黑财2.1亿元,全区刑事有效警情连续11年下降。加强食品、药械、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


人大